社交零售电商平台具有庞大的潜能,同时它也是驱动分享模型最佳的实践平台。
在之前的四篇文章里,我用了不少例子来说明驱动分享模型的原理。
接下来我会继续用一些例子来协助我们更好了解驱动分享模型的运用。
之前我读了一个陈述猜测2017零售电商的市场将达到7.6万亿。
傍边天猫和京东各占超过50%和24%的市场份额。
除了天猫和京东的成功模式,行管家猜测第三个成功的零售电商模式应该是社交零售电商。
而现在抢先的社交零售电商平台是拼多多、云集。
虽然拼多多是一个社交零售电商平台,现在它还没有完全调动起社交属性的潜能。
反而云集是一个成功的社交零售电商平台。
社交零售电商平台具有庞大的潜能,同时它也是驱动分享模型最佳的实践平台。
所以我就借用怎么设计一个社交零售电商平台来说明驱动分享模型的运用。
设计1:一个成果导向的积分活动首要,零售业的代理商其实并没有我们想像中那么好赚。
很多商品的毛利率其实其实不高。
因此,假如想通过想云集的模式让用户分享赚钱或自用省钱,其实可赚取的佣金其实不会高。
假如是想以出售大众知名品牌为主,毛利率更本无法有用支撑。
假如做自在品牌商品,虽然毛利率空间大,可是需求量有限。
假如是这样,我会选择发起“省钱”的概念,而不是“赚钱”的概念。
不要认为有钱赚就会驱动用户分享。
有些用户(如中高端人群)反而会因为有赚钱的成分而不肯意分享(社群本钱高)。
综合考量,我会设计一个以成果导向赚取积分的活动。
每当用户可以成功促进平台交易时(自己或别人购买商品),用户就可以赚取积分。
举例假如A用户分享给B用户一款洁面仪,而B购买了,那A和B各能赚取积分。
不同的商品可以有不同的积分。
用户可以将累计的积分换取无门槛现金券。
这样就可以达到利益驱动的利己利他效果。
举例,假如原本平台计划拿出5%(购买者)+5%(推广者)给用户作为佣金。
假设用户通过火享一个月均匀有20位朋友均匀购买了300元的商品。
以其让用户赚300元(完全没有吸引力),现在平台能够让用户在下次消费时省300元(300元无门槛现金券的吸引力远比赚300元大。)
因为不是直接赚钱,用户可能不会觉得分享的社群本钱有那么高。
设计2:一个行为导向的积分活动除了一个以成果导向的积分活动,为了鼓励用户引流、拉新,平台可以搞一个依照用户行为来赚取积分的活动。
例如用户可以通过火享商品(按分享次数)、拉新、提供评论等赚取积分。
平台乃至可以给主推商品额定的积分。
这个积分活动不需要有可以换购商品的特质(因为现已有一个可以换取现金券的积分活动)。
相反的,这些积分只是用来抉择用户权益。
越高积分越多权益。
例如,平台只提供达到某积分以上的用户才有权利购买及分享某种限量的爆款。
通过期间的堆集,平台能够让用户取得某种“荣誉感”(因为有特权)。
这份“荣誉感”恰恰能起到精力驱动的效果。
用户可以用来影响人设的渠道。
结合以上的积分活动,驱动用户分享的心思价值就会是两个活动收益的总和。
用户分享可以得奖励,假如成功带来交易又可以再取得奖励。
即便没有交易,用户也不会失败。
因为较低的社群本钱,影响用户分享的概率就会相对提高。
为了有用区分两个活动,有必要给每一个积分活动取个适宜的名称。
设计3:一个品类导向的积分活动有意向分享的用户需要好好运营,提高他们的影响力及分享的意愿。
因为现已有了前面两个积分活动,这个积分活动不建议对用户交流。
每一个用户在每种品类都有各异的积分,如母婴类积分、小家电类积分等。
这些积分代表着用户在某类商品的贡献值。
它也属于用户标签的一种。
用户可以通过以下的方式来赚取这个积分:
推广的朋友买商品; 自己购买商品; 身边老友的评价; 分享商品。举例林小姐常常会把一些好的母婴商品分享给身边有宝宝的朋友。
因为她会很严谨筛选好商品,朋友特别信赖她的引荐。
这种用户在这积分活动中可以通过自己购买母婴商品、分享商品和朋友因为她的引荐而购买商品取得相关的母婴积分。
当同一个朋友第二次通过她分享的链接买商品时,平台会让这位朋友答复几个简略问题,如“你对前次你朋友引荐的商品满意吗?”、“你情愿考虑购买你朋友下次引荐的母婴商品吗?”等。
通过问卷的答复,林小姐也能够取得积分。
当林小姐取得一定积分后,平台可以给林小姐一个类似“母婴优秀达人”的标签。
这和简书平台的“优秀作者”标签类似。
平台可以给具有这种标签的用户一些特其他权益。
一旦用户取得这种标签之后,用户会更情愿主动分享因为这种标签能触发情感和精力驱动力。
设计4:商品场景化内容通过微商崛起,商品分享把微信朋友圈刷屏后,遍及中端(及以上)用户对直接的商品分享发生架空的感觉。
他们会觉得这就是微商的行为。
假如平台期望用户分享商品拉新、引流,精密化运营是有必要的。
平台需要考虑到自己的方针用户会对什么样的内容有情感和精力驱动的启发。
同时,这些内容不能够让用户有过高的社群本钱。
能满足这两项要求的内容之一就是商品场景化的内容。
举例把数码商品植入在一个喜好摄影年青人的日子中。
这内容可以以文章、图案、视频方式呈现。
用户看到这些内容后可以直接转发。
内容里可以带有某种商品的链接,便利读者看完可以直接阅读商品。
用户即便分享,也期望做到更天然。
社交零售电商平台要调动起用户主动分享拉新、引流,平台有必要把握好分享的本质。
少了分享,就底子无法发挥引流的效果。
分享的核心就是驱动分享模型。
结合以上四个设计,平台可以调动起利益(设计1和2)、情感(设计3和4)和精力(设计2、3和4)驱动。
通过简略的分享功用设计,用户的心思价值就会比朴实让用户赚钱来得高。
又加上适宜的内容(设计4),用户的社群本钱也会减低,导致用户更情愿主动分享。
用户分享给平台带来效益是需要精密化运营设计的。
期望通过以上的案例,我们可以充沛了解驱动分享模型的实践运用。
本文由 @萧理查德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主管。未经答应,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人人都是产品主管(woshipm)是以产品主管、运营为核心的学习、交流、分享平台,集媒体、培训、社群为一体,全方位效劳产品人和运营人,建立9年举行在线讲座500+期,线下分享会300+场,产品主管大会、运营大会20+场,掩盖北上广深杭成都等15个城市,内行业有较高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平台集合了众多BAT美团京东滴滴360小米网易等知名互联网公司产品总监和运营总监,他们在这里与你一同生长。